TokuDB里可调优的参数不多,今天把"最重要"的几个拉出来晒晒。
与性能相关的参数及说明:
tokudb_cache_size(bytes):
缓存大小,读写时候,数据会首先会缓存到这里。
默认大小为机器物理内存的一半。
tokudb_commit_sync(ON/OFF):
当事务提交的时候,是否要fsync log到磁盘。
默认开启(ON),如果设置为OFF,性能会提升,但可能会丢失事务(commit记录到log buffer,但是未fsync到磁盘的事务)。
tokudb_directio(ON/OFF):
是否开启Direct I/O功能,TokuDB在写盘的时候,无论是否开启Direct I/O,都是按照512字节对齐的。
默认为OFF。
tokudb_fsync_log_period(ms):
多久fsync一下log buffer到磁盘,TokuDB的log buffer总大小为32MB且不可更改。
默认为0ms(此时做fsync的后台线程一直处于wait状态),此时受tokudb_commit_sync开关控制是否要fsync log到磁盘(checkpoint也会fsync log buffer的,默认为1分钟)。
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:
- 对数据要求较高(不允许丢失数据,事务ACID完整性),只需根据内存调整tokudb_cache_size大小即可,建议开启tokudb_directio。
- 对数据要求不太高(允许部分数据丢失,不要求事务ACID完整性),可配置:
tokudb_commit_sync=OFF tokudb_fsync_log_period=1000 #1s
在此配置下,每1秒对log buffer做下fsync,可充分利用log的group commit功能,如果TokuDB挂掉,则可能会丢失最多1秒的数据。